4月23日至26日,天文科普工作协作组(以下简称“协作组”)2025年工作会议在云南丽江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国家授时中心等11个协作组成员单位,以及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和其他院内外单位的3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天文科普发展大计,本次议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承办。
会议伊始,云南天文台纪委书记陈吉岳致欢迎辞。他向与会代表详细介绍了云南天文台的基本情况,并表示,希望以承办此次会议为契机,充分发挥协作组平台优势,推动院天文口各单位科普工作协同发展,共同提升天文科普事业的整体水平。
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三级职员周德进在发言中深入解读了新科普法中关于科普工作的四项核心内容。他着重指出,未来科普工作应向科学教育领域倾斜,并加强与其他学科,例如博物学和天文学,在科普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周德进特别提及丽江在科学普及领域的独特优势,认为当地具备打造一流科学教育基地的潜力,呼吁全体与会人员携手推动天文科普工作向科学教育方向迈进。会上,周德进还对协作组开展的科普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各成员单位之间团结友爱,科普工作各有特色,特别是在天文科普赋能科普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丽江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李仁军分享了丽江市科普工作的亮眼成绩。他介绍,近五年来,丽江在全省科普工作中稳居前列,特别是在天文科普领域成效显著。丽江创新地将天文科普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每年12月举办的天文科普月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实现了科普事业的产业化发展。李仁军表示,丽江将持续贯彻落实新修订的科普法,以科普活动为抓手,不断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助力产业升级。
协作组组长郝晋新在会上对云南省各级政府和部门长期以来对天文事业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全面回顾了协作组近年来的工作成果:在中国科学院科普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走过了21年的历程,在这20余年时间里,协作组组织院内乃至高校天文相关单位,积极开展天文观测活动、举办系列天文讲座、编撰科普读物,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宽科普传播渠道,取得了一系列的丰硕成果。展望未来,郝晋新希望协作组各成员单位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与共享,积极探索创新科普实践模式,加大科普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深化与其它学科、组织的合作交流。
在本次工作会议中,协作组各成员单位系统总结了上一年度的科普工作成果,并围绕未来科普活动规划展开深入讨论。同时,协作组组委会对2025年度协作组科普能力建设项目进行了严格评审,确定了最终资助方案。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昆明植物所高山植物园和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通过与当地单位的深入交流,代表们在实地调研中碰撞出思想火花,为天文科普工作的创新发展,以及与博物学的融合开拓了新思路。
此次天文科普工作协作组工作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为推动天文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各成员单位未来的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
与会人员合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