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29日,由国家天文台、微软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主办,上海天文台、《天文爱好者》杂志社、《中国国家天文》编辑部、中国天文科普网等单位承办的“2015年WWT全国教师培训暨WWT教学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系举行。
来自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北京陈经纶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重庆市北碚区状元小学、大庆市大庆石油高级中学、少年儿童出版社、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协会等学校和科普教育单位的30余名教师参加了培训活动。
培训旨在提高天文、地理、科学等相关课程教师应用万维天文望远镜(WWT)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推广WWT的课堂教学和天象厅应用,探讨基于数据的科普教育理念及方法,把WWT应用于日常天文教学和科普活动中,使之成为自己教学中的利器,让教学更加真实、直观、生动、形象,具有更多的交互性和参与性。
此次培训的内容涵盖了WWT的安装和使用、WWT漫游的基本制作方法和高级技巧、WWT的高级数据可视化、WWT中三维模型的导入等知识和技巧。华中师范大学乔翠兰博士给教师们就WWT与天文课程的整合、WWT天象厅在教学中的应用、基于真实数据的天文教育等相关内容做了专题报告。国家天文台樊东卫博士和重庆梧台科技朱鸣罡、段毅先生介绍了WWT 天象厅进展情况和未来规划。
国家天文台崔辰州博士做了“基于数据的科普教育和互动式数字天象厅”的专题报告,为老师们介绍了数据密集型天文学、虚拟天文台、天文信息学和基于科学数据的科普教育理念。微软亚洲研究院吴国斌博士介绍并展示了与大家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最新科技。青年天文教师连线史静思女士介绍了“WWT在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张文昭、刘康以“WWT天象厅在教育和科普中的应用”为题分享了北师大WWT互动式数字天象厅运行近一年来的经验和体会。
培训期间,老师们积极交流自己在教学、科普方面的经验。通过培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加深了对天文科普教育工作的认识。同时,老师们被邀请参加了于7月2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举行的“第二届WWT宇宙漫游制作大赛”颁奖典礼。
7月29日,由星明天文台和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合作开展的星明天文台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Popular Supernova Project,PSP)在培训班上还进行了正式的上线发布。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