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31日,第二届“射电天体物理前沿及FAST早期科学”研讨会在贵阳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主办,贵州师范大学天文研究与教育中心协办,并得到科技部973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贵州师范大学校长李建军,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郑晓年,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毛羽丰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并致辞。
为期3天的会议共有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射电实验室主任Carl Heiles,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天文中心副主任Lister Staveley-Smith,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天文系副主任Peter Wilkinson、上海天文台台长洪晓喻,北京大学科维里研究所所长何子山等10个国家在内的9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
与会专家围绕FAST前沿科学进行了相关的报告和深入的探讨,内容包括脉冲星搜寻、脉冲星计时阵探测引力波、探测快速射电爆, 河内、河外星际介质的演化与观测,星系演化研究、FAST参与甚长基线观测,中性氢宇宙学等等。FAST副总工程师李菂汇报了FAST早期科学准备情况,强调科学家应充分考虑工程特点,科学目标须利用FAST有独特优势的科学能力,科学观测计划需要有量化的系统需求,观测模式和优化过的源表。
最后,Carl Heiles教授进行会议总结。他说FAST相比起Arecibo 更加灵敏,覆盖更大天区,且具有19波束的接收机,这使得FAST在HI/OH吸收线,脉冲星搜寻等拥有革命的机遇。他特别强调大型巡天项目要协调观测模式,优化定标方法,必须同时观测(commensal observation)。
此次会议对即将建成的FAST望远镜的科学目标和准备提供了直接的、前沿的意见, 有产生深远影响的可能。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