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切缅怀王绶琯院士 >> 追忆悼念
深切缅怀王绶琯院士
追忆悼念

您永远是那颗最亮的星——北京四中追思王绶琯院士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1-29  |  作者: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人类需要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科技队伍需要后继人才,科技苗子成长需要沃土。”这是我国著名天文学家、中国天文台名誉台长王绶管院士发出的呼唤。为此,1998年,由王绶琯院士发起,61名科学家联名倡议,在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下,于19996月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正式成立,北京市第四中学就是最早的四所基地校之一。 

  在王绶琯院士的号召下,在周琳秘书长的指导下,北京四中科技俱乐部成立20多年来,成绩斐然、硕果累累,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至2020年四中共有394名同学进入科技俱乐部培养,他们有机会走进科研院所、高校实验室,与各学科、各领域的科学家近距离接触,这其中,又有17人荣获“明天小小科学家”评选荣誉;13人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项;5人次荣获“北京市市长创新奖”。 

    

  忆往昔,峥嵘岁月,您对我们的教导仍时刻在耳畔回响…… 

    

  您提出“两个尽早”——暨在青少年中尽早开展科学普及教育,在教育活动中激发青少年在科学方面的灵感与热情,尽早发现具有科学禀赋的人才; 

  您建议“全面了解”——暨科技教育应当让青少年与科学家全方位接触,在早期“求师交友”,走进科学的同时,也要走进科学家的生活,走进科学家的内心世界,使他们有一个全面了解; 

  您认为“完成体验”——暨科技教育就应该“真枪实弹”地到科研第一线去学习,体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您强调“真实实践”——暨学生从事科研实践,最终“具体的成果可有可无,就是说学习具体的学科知识不是唯一的目的”,评议的重点在于考查学生的热情、坚持,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尤其是在科研实践全过程中所得到的体验; 

  您倡导“分层培育”——暨第一层次广泛开展科普教育,第二层次对产生兴趣的青少年,要组织他们深入科研院所进行实地参观考察,第三层次针对少数显露出对科学技术有浓烈兴趣的学生,创造条件使他们深入到科研第一线,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实际过程。 

    

  您的谆谆教诲,四中师生将铭记于心,我们将继续秉承您的遗志,将科技育人的工作扎扎实实的做下去,将您光辉的精神发扬光大。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您们的关心和关怀,四中的师生永远会感恩于您、感谢于您,您永远是我们心中那颗最耀眼、最亮的启明星。 

    

  

王绶琯院士与学生探讨问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21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4号 文保网安备案号:1101050056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20号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邮政编码:100101
电话:010-64888732  Email:goffice@nao.ca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