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 国家天文台新年祝福
    国家天文台新年祝福
      
    2012-12-28
  • 国家天文台与清华大学合作发现3颗超新星
    清华大学与国家天文台兴隆基地、BATC课题组成功联合申请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天文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国内观测设备的超新星大视场巡天及相关问题研究”。 这些极早期发现的超新星爆发事件对于理解超新星爆发物理、超新星前身星模型以及超新星精确宇宙学会提供有用的观测资料。 该巡天计划于2012年10月开始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的60/90施密特望远镜上开展,目前已发现3颗超新星(均已获得光谱证认)和1颗新星。 SN 2012hg是该项目发现的第一颗超新星。 此两颗超新星都是Ia型超新星,并在光度达到极大前就被发现。 发现超新星SN 2012hg的图像。 超新星SN 2012hg的光谱证认红线是模版超新星SN 2003du在光度极大前九天的光谱。   11月25日晚,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张天萌、BATC组首席研究员周旭,与清华大学博士生陈俊丞、教授王晓峰,发现位于星系CGCG 261-024的偏西15角秒和偏北14角秒处出现可能为超新星的目标源(约18等)。在11月17日的同一天区图像中未看到该目标源(暗于20等)。 
      12月1日晚,利用云南天文台位于丽江高美古的2.4米望远镜,获得了该目标源的光谱。光谱数据证实,该目标源是一个Ia型超新星(获得国际超新星编号为SN 2012hg),大约在其光度极大前1周左右,Si II 635.5nm的吸收线速度为11800千米/秒(见图2)。这表明,在该超新星爆发后几天内我们就探测到该目标源,其是一个很年轻的超新星。此结果发表于IAU电子快报(Central Bureau for Astronomical Telegrams 3330)。 
      清华大学与国家天文台兴隆基地、BATC课题组成功联合申请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天文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国内观测设备的超新星大视场巡天及相关问题研究”。项目计划利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的60/90厘米施密特望远镜,开展超新星巡天计划。巡天天区约为800至1000平方度,每个天区的巡天时间间隔为3至4天,以期在3至4年时间内发现一定数量的各类处于爆发极早期的超新星。这些极早期发现的超新星爆发事件对于理解超新星爆发物理、超新星前身星模型以及超新星精确宇宙学会提供有用的观测资料。 
      该巡天计划于2012年10月开始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的60/90施密特望远镜上开展,目前已发现3颗超新星(均已获得光谱证认)和1颗新星。SN 2012hg是该项目发现的第一颗超新星。11月30日晚发现一颗新星。12月7日晚发现两颗超新星候选体,在丽江高美古2.4米望远镜帮助下已获得光谱证认,其中一颗已经命名为SN 2012hm(CBET 3336),另外一颗红移达到0.08,目前等待命名中。此两颗超新星都是Ia型超新星,并在光度达到极大前就被发现。
     
    发现超新星SN 2012hg的图像
     

    超新星SN 2012hg的光谱证认
    红线是模版超新星SN 2003du在光度极大前九天的光谱
    2012-12-18
  • 50BiN中国节点望远镜安装完成
    近日,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东,原315国道45公里处),由西华师范大学出资购买设备,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西华师范大学三方联合建设并运行的50BiN项目(50厘米双筒望远镜网络)中国节点望远镜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 目前望远镜已经完成安装工作。 余下的建筑将在2013年开春后启动并于一个月左右完成,以确保SONG项目1米望远镜及附属设备的安装。 今年完成的设备安装内容包括50BiN的圆顶和望远镜。 50BiN中国节点望远镜是整个网络的原型节点,这是一个科学院和地方院校合作的成功案例。 加上先期成立的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西华师范大学联合实测天体物理中心,中国的一个新的天文学科点就此诞生。 完成安装时部分人员的合影。   近日,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东,原315国道45公里处),由西华师范大学出资购买设备,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西华师范大学三方联合建设并运行的50BiN项目(50厘米双筒望远镜网络)中国节点望远镜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在50BiN设备的安装过程中,国家天文台、西华师范大学和南京天文光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通力合作,并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的密切协作下,克服高寒、缺氧、施工条件差等种种困难,力保施工质量。目前望远镜已经完成安装工作。 
      项目的基建施工于2012年10月开始,因为天气原因,仅完成了所有控制楼的地基建设和供50BiN望远镜安装的部分。余下的建筑将在2013年开春后启动并于一个月左右完成,以确保SONG项目1米望远镜及附属设备的安装。 
      今年完成的设备安装内容包括50BiN的圆顶和望远镜。圆顶于12月1日安装完成并通过初步测试。望远镜于12月12日安装完成,进入光机电和软件联调阶段。 
      50BiN具有大视场多色测光的能力,并具备同时获取两个波段高精度测光数据的能力。其主要的科学目标是恒星的时域问题研究,将开展星震学、双星、恒星活动、系外行星搜寻等天体物理前沿课题研究。在试运行阶段,50BiN中国节点将开展银河系疏散星团的多色测光巡天,得到疏散星团大样本均匀一致的观测资料。 
      50BiN中国节点望远镜是整个网络的原型节点,这是一个科学院和地方院校合作的成功案例。西华师范大学将以此为契机,建设西华师范大学天文台,实现科研、教学和科普一体的发展思路。加上先期成立的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西华师范大学联合实测天体物理中心,中国的一个新的天文学科点就此诞生。 

      完成安装时部分人员的合影 

      圆顶的外观
    2012-12-18
  • 贵州省慕德贵副省长视察FAST工程
    12月4日,贵州省副省长慕德贵、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朱立军等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施工现场考察、指导工作。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FAST工程常务副经理郑晓年、总经济师李颀等FAST工程人员陪同考察并汇报了FAST工程进展。 考察中,慕德贵一行深入工程建设工地,实地了解FAST工程建设进度及台址开挖等工作开展情况。 座谈会上,国家天文台副台长、FAST工程常务副经理郑晓年介绍了FAST工程建设情况以及FAST工程2013年的工作计划。 全省上下一定要高度重视FAST工程项目的建设,全力服务配合好工程的建设,确保工程顺利建设。 着力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相关部门要切实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如项目建设用地、工程建设备案、积极为FAST工程争取水土保持配套项目等问题。   12月4日,贵州省副省长慕德贵、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朱立军等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施工现场考察、指导工作。随同考察的还有:贵州省水利厅、贵州省住建厅以及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的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FAST工程常务副经理郑晓年、总经济师李颀等FAST工程人员陪同考察并汇报了FAST工程进展。 
      考察中,慕德贵一行深入工程建设工地,实地了解FAST工程建设进度及台址开挖等工作开展情况。座谈会上,国家天文台副台长、FAST工程常务副经理郑晓年介绍了FAST工程建设情况以及FAST工程2013年的工作计划。 
      慕德贵副省长听取报告后指出:科学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支撑。慕德贵强调,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是国家重点工程,作为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重大科技项目,对于推动科技发展创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全省上下一定要高度重视FAST工程项目的建设,全力服务配合好工程的建设,确保工程顺利建设。慕德贵还要求,要全力推进FAST项目建设,着力在服务和协调上下功夫,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黔南州、平塘县要努力配合好项目的建设,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各相关部门要针对存在的问题主动对接,切实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着力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相关部门要切实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如项目建设用地、工程建设备案、积极为FAST工程争取水土保持配套项目等问题。慕德贵最后希望,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贵州省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合作,紧密协调,稳步推进工程建设进度,贵州省各级部门全力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建设,将FAST工程建成世界一流工程的典范。 

      慕德贵副省长现场考察FAST工程大窝凼工地 

      国家天文台副台长、FAST工程常务副经理在座谈会上向慕德贵副省长一行汇报FAST工程的进展。 

      慕德贵副省长一行在现场考察结束时与FAST工程建设人员合影。
    2012-12-07
  • 国家天文台召开党委工作考评会议
    11月19日,国家天文台在多功能厅召开2010-2012党委工作届中考评会议,由京区党委对台党委自2009年12月换届以来的工作进行考评。 考评组由京区党委副书记王秀琴、京区党委组织部部长杨旭等一行4人组成。 国家天文台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职能部门处长和副处长、党支部书记、工青妇负责人和职代会常设主席团成员、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党员同志,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研究生、青年党员的代表等12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后,考评组与支部书记代表进行了单独谈话,以进一步征求对本单位党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在全体党员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国家天文台党委届中工作考评会圆满结束。  11月19日,国家天文台在多功能厅召开2010-2012党委工作届中考评会议,由京区党委对台党委自2009年12月换届以来的工作进行考评。考评组由京区党委副书记王秀琴、京区党委组织部部长杨旭等一行4人组成。王秀琴主持会议。 
      国家天文台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职能部门处长和副处长、党支部书记、工青妇负责人和职代会常设主席团成员、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党员同志,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研究生、青年党员的代表等120多人参加了会议。京区协作一片组织员李立军特邀出席。 
      王秀琴书记首先介绍了京区基层党委开展考核评价工作的意义和程序,随后,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赵刚代表台第三届党委向大会做届中工作报告,报告从“以学习型组织为目标,推进党的思想建设”、“贯彻落实办院方针,为“创新2020”提供政治保障”、“加强创新文化建设,为改革发展创新服务”、“加强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反腐倡廉工作”、“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关爱老同志,积极做好离退休职工工作”、“重视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和“有效发挥群众组织作用,建设和谐国台”九个方面对本届党委三年以来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汇报,并对党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需要加强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报告结束后,考评组向与会代表发放考核评价表,并作考评说明,与会代表现场填写了考评表。会后,考评组与支部书记代表进行了单独谈话,以进一步征求对本单位党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会前,党委专门召开会议,总结三年来的工作,边议边评,完成了对党委工作的自评。在全体党员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国家天文台党委届中工作考评会圆满结束。根据京区党委的部署,最终的考评结果将适时与基层党委领导沟通反馈,并在北京分院、京区党委年度工作会议上公布。 

      京区党委副书记王秀琴主持会议 

      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赵刚做届中工作报告 

      考评会议现场 
    2012-11-21
  • 国家天文台庆祝王绶琯院士90华诞
    今年是国家天文台院士王绶琯先生90岁华诞,又逢王先生进入中国天文60周年,10月15日下午,国家天文台在北京为王绶琯先生举办了90华诞典礼。 出席典礼的来宾还有叶叔华等十位天文界的院士,各天文单位的负责同志,以及参加“十月天文论坛:中国天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全国各地代表共250多人。 随后,中国天文学会、中科院射电天文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子学会射电天文分会,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新疆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研究所、国家授时中心,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天文单位和天文学会以及来宾个人都向王绶琯先生表达了敬意和祝福。 “王绶琯天文英才班”授牌仪式。   今年是国家天文台院士王绶琯先生90岁华诞,又逢王先生进入中国天文60周年,10月15日下午,国家天文台在北京为王绶琯先生举办了90华诞典礼。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曹效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常务副主任汲培文和副巡视员董国轩,中科院基础局局长刘鸣华,办公厅副主任赵彦,京区党委副书记肖建春,中科院院士工作局副局长王敬泽等同志出席典礼并讲话。出席典礼的来宾还有叶叔华等十位天文界的院士,各天文单位的负责同志,以及参加“十月天文论坛:中国天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全国各地代表共250多人。 
      王绶琯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中国现代天文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他是我国授时、射电天文学的开拓者,天文战略科学家。负责并成功地研制出多种射电天文设备,取得重要研究成果。1978年被评为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先进科技工作者,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同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历任中科院北京天文台台长、名誉台长,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现为名誉理事长。曾经担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主任,曾当选为第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九十年代与苏定强等共创“多天体光谱望远镜”(LAMOST)方案,被列为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项目。 
      庆典由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郑晓年主持,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赵刚致欢迎辞,感谢王先生60年来对中国天文,特别是射电天文做出的卓越贡献,王先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高瞻远瞩,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在典礼中,还进行了中国科技大学“王绶琯天文英才班”命名仪式,曹效业宣读了中科院给科大的批复,并向科大和英才班共建单位颁发命名牌匾。 
      随后,中国天文学会、中科院射电天文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子学会射电天文分会,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新疆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研究所、国家授时中心,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天文单位和天文学会以及来宾个人都向王绶琯先生表达了敬意和祝福。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和其他长期与王老合作的单位也都赶来向王老表达感谢和祝福。 
      当温馨的生日歌响起,生日蛋糕携带9根火红的蜡烛点燃,庆典达到了高潮,在烛光的映衬下,王先生显得分外精神。在典礼中间,播放了王绶琯院士接受采访的视频,回顾了他六十年科学生涯中的师德之念,谈了自己对老一辈天文学家的理解。庆典最后,王老亲自上台答谢,感谢各界领导对自己的关爱和鼓励,感谢朋友们对自己的加油和打气,并为他举办了永志不忘的聚会,希望中国天文能够在诸位的努力下“厚积薄发”,“好谋而成”,乘风破浪,胜利前进!庆典在一片祝福声中落下帷幕。

    詹文龙副院长讲话

    曹效业副秘书长讲话

    汲培文副主任讲话

    赵刚书记讲话

    王绶琯院士致答谢辞

    “王绶琯天文英才班”授牌仪式

    王绶琯院士切蛋糕
    2012-10-18
  • 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发表目前连续天区中最大的分子云核样本
    分子云核是分子云中致密的结构,被认为是恒星的前身。 对云核的研究可以帮助理解恒星及恒星初始质量函数的起源。 近年来,分子云中云核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 这不仅能帮助理解恒星的形成,也能帮助了解分子云的动力学性质。 有研究发现云核质量函数和恒星初始质量函数的相似性,表明恒星可能以相同的效率从云核中形成,不过这个问题仍有争议。 云核质量函数的研究需要一定数量的云核,大的云核样本可以帮助更好地确定云核质量函数。 分子云核是分子云中的探针,可以探测分子云中介质的运动。 钱磊等人发展了一个新的湍流分析方法——云核速度弥散(CVD)图,并利用此方法分析了云核的动力学性质,发现CVD和云核间投影距离的关系和分子云中的Larson定律相似,表明云核随分子云中的弥散介质运动,恒星形成的反馈作用影响有限。 金牛座分子云中发现的765个分子云核。   分子云核是分子云中致密的结构,被认为是恒星的前身。对云核的研究可以帮助理解恒星及恒星初始质量函数的起源。国家天文台钱磊博士、李菂研究员与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JPL)的Goldsmith教授合作,利用FCRAO观测的金牛座天区CO数据发现了765个云核,建立了目前连续天区中最大的分子云核样本,并对其质量函数和动力学性质进行了分析。这个工作已经被国际天文期刊ApJ接收(预印本arXiv:1206.2115)。 
      近年来,分子云中云核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这不仅能帮助理解恒星的形成,也能帮助了解分子云的动力学性质。有研究发现云核质量函数和恒星初始质量函数的相似性,表明恒星可能以相同的效率从云核中形成,不过这个问题仍有争议。云核质量函数的研究需要一定数量的云核,大的云核样本可以帮助更好地确定云核质量函数。 
      分子云核是分子云中的探针,可以探测分子云中介质的运动。钱磊等人发展了一个新的湍流分析方法——云核速度弥散(CVD)图,并利用此方法分析了云核的动力学性质,发现CVD和云核间投影距离的关系和分子云中的Larson定律相似,表明云核随分子云中的弥散介质运动,恒星形成的反馈作用影响有限。 

      金牛座分子云中发现的765个分子云核。背景为12CO积分强度图。椭圆圈表示云核,颜色标记了云核的速度。
    2012-10-17
  • 财政部教科文司考察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
    应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中纪委驻中科院纪检组组长李志刚的邀请,10月12日至13日,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赵路带领教科文司全司人员考察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 座谈会上,首先由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汇报了国家天文台建设和发展定位、目标任务以及兴隆观测站相关工作的情况。 随后,赵路一行就中科院天文研究现状和发展与中科院和国家天文台有关领导进行了沟通交流。 中科院计财局局长孔力、基础局局长刘鸣华,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副台长郑晓年、副台长郝晋新等陪同考察。   应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中纪委驻中科院纪检组组长李志刚的邀请,10月12日至13日,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赵路带领教科文司全司人员考察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 
      座谈会上,首先由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汇报了国家天文台建设和发展定位、目标任务以及兴隆观测站相关工作的情况。随后,赵路一行就中科院天文研究现状和发展与中科院和国家天文台有关领导进行了沟通交流,座谈会后,参观了郭守敬望远镜、2.16米望远镜等主要观测设备和天文科普展厅。 
      赵路对国家天文台近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天文研究,特别是当今天文学前沿课题和科学研究成果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并对我国天文未来发展寄予厚望。 
      考察期间,詹文龙代表中科院向财政部教科文司赠送了中国古代天文仪器“浑仪”的模型。国家天文台赵永恒研究员做了关于“万物起源”的科普报告。 
      中科院计财局局长孔力、基础局局长刘鸣华,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副台长郑晓年、副台长郝晋新等陪同考察。

    参观天文科普展厅

    参观郭守敬望远镜

    参观2.16米望远镜
    2012-10-16
  • 詹文龙一行考察国家天文台明安图观测站
    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院士考察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的国家天文台明安图观测站。 目前正在明安图观测站实施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新一代厘米-分米波射电日像仪”的建设。 基础科学局局长刘鸣华、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郝晋新和项目负责人颜毅华等参加了考察活动。 詹文龙首先在正镶白旗常胜副旗长的陪同下参观了明安图科技文化中心。 该中心的明安图天文馆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正镶白旗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 由60面2米口径天线组成的高频阵也已开始现场安装。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院士考察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的国家天文台明安图观测站。目前正在明安图观测站实施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新一代厘米-分米波射电日像仪”的建设。基础科学局局长刘鸣华、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郝晋新和项目负责人颜毅华等参加了考察活动。 
    詹文龙首先在正镶白旗常胜副旗长的陪同下参观了明安图科技文化中心。该中心的明安图天文馆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正镶白旗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詹文龙对明安图科技文化中心与天文馆的建设水准表示了肯定,同时对结合当地需求开展有特色的院地合作表示了充分肯定和支持,一方面能够促进当地科技和经济发展,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另一方面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为项目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保障。 
    詹文龙随后对明安图观测站进行了考察。目前,由40面4.5米口径天线组成的新一代射电日像仪分米波阵已经建成,正在进行试观测调试;由60面2米口径天线组成的高频阵也已开始现场安装。 
    詹文龙听取了项目负责人颜毅华的汇报,详细了解了新一代厘米-分米波射电日像仪的硬件组成与运行情况,并询问了观测站的基建建设与未来运行保障等情况。詹文龙在讲话中对射电日像仪项目的研制进展表示满意与肯定,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一方面希望射电日像仪建成后能够成为一个开放的、在天文领域有较大影响的平台;另一方面希望今后国内太阳物理界的科研人员能够集中力量到射电日像仪上来,围绕射电日像仪的科学目标,争取获得有创新性的、有重大影响的科学产出。 
    考察期间,詹文龙欣然为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题写的明安图观测站站牌进行揭牌。

    詹文龙一行在日像仪前合影

    詹文龙一行参观明安图天文馆

    詹文龙一行考察日像仪接收设备
    2012-09-2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