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慕德贵副省长视察FAST工程
12月4日,贵州省副省长慕德贵、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朱立军等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施工现场考察、指导工作。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FAST工程常务副经理郑晓年、总经济师李颀等FAST工程人员陪同考察并汇报了FAST工程进展。
考察中,慕德贵一行深入工程建设工地,实地了解FAST工程建设进度及台址开挖等工作开展情况。
座谈会上,国家天文台副台长、FAST工程常务副经理郑晓年介绍了FAST工程建设情况以及FAST工程2013年的工作计划。
全省上下一定要高度重视FAST工程项目的建设,全力服务配合好工程的建设,确保工程顺利建设。
着力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相关部门要切实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如项目建设用地、工程建设备案、积极为FAST工程争取水土保持配套项目等问题。
12月4日,贵州省副省长慕德贵、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朱立军等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施工现场考察、指导工作。随同考察的还有:贵州省水利厅、贵州省住建厅以及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的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FAST工程常务副经理郑晓年、总经济师李颀等FAST工程人员陪同考察并汇报了FAST工程进展。
考察中,慕德贵一行深入工程建设工地,实地了解FAST工程建设进度及台址开挖等工作开展情况。座谈会上,国家天文台副台长、FAST工程常务副经理郑晓年介绍了FAST工程建设情况以及FAST工程2013年的工作计划。
慕德贵副省长听取报告后指出:科学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支撑。慕德贵强调,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是国家重点工程,作为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重大科技项目,对于推动科技发展创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全省上下一定要高度重视FAST工程项目的建设,全力服务配合好工程的建设,确保工程顺利建设。慕德贵还要求,要全力推进FAST项目建设,着力在服务和协调上下功夫,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黔南州、平塘县要努力配合好项目的建设,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各相关部门要针对存在的问题主动对接,切实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着力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相关部门要切实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如项目建设用地、工程建设备案、积极为FAST工程争取水土保持配套项目等问题。慕德贵最后希望,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贵州省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合作,紧密协调,稳步推进工程建设进度,贵州省各级部门全力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建设,将FAST工程建成世界一流工程的典范。
慕德贵副省长现场考察FAST工程大窝凼工地
国家天文台副台长、FAST工程常务副经理在座谈会上向慕德贵副省长一行汇报FAST工程的进展。
慕德贵副省长一行在现场考察结束时与FAST工程建设人员合影。
2012-12-07
-
国家天文台召开党委工作考评会议
11月19日,国家天文台在多功能厅召开2010-2012党委工作届中考评会议,由京区党委对台党委自2009年12月换届以来的工作进行考评。
考评组由京区党委副书记王秀琴、京区党委组织部部长杨旭等一行4人组成。
国家天文台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职能部门处长和副处长、党支部书记、工青妇负责人和职代会常设主席团成员、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党员同志,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研究生、青年党员的代表等12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后,考评组与支部书记代表进行了单独谈话,以进一步征求对本单位党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在全体党员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国家天文台党委届中工作考评会圆满结束。 11月19日,国家天文台在多功能厅召开2010-2012党委工作届中考评会议,由京区党委对台党委自2009年12月换届以来的工作进行考评。考评组由京区党委副书记王秀琴、京区党委组织部部长杨旭等一行4人组成。王秀琴主持会议。
国家天文台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职能部门处长和副处长、党支部书记、工青妇负责人和职代会常设主席团成员、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党员同志,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研究生、青年党员的代表等120多人参加了会议。京区协作一片组织员李立军特邀出席。
王秀琴书记首先介绍了京区基层党委开展考核评价工作的意义和程序,随后,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赵刚代表台第三届党委向大会做届中工作报告,报告从“以学习型组织为目标,推进党的思想建设”、“贯彻落实办院方针,为“创新2020”提供政治保障”、“加强创新文化建设,为改革发展创新服务”、“加强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反腐倡廉工作”、“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关爱老同志,积极做好离退休职工工作”、“重视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和“有效发挥群众组织作用,建设和谐国台”九个方面对本届党委三年以来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汇报,并对党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需要加强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报告结束后,考评组向与会代表发放考核评价表,并作考评说明,与会代表现场填写了考评表。会后,考评组与支部书记代表进行了单独谈话,以进一步征求对本单位党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会前,党委专门召开会议,总结三年来的工作,边议边评,完成了对党委工作的自评。在全体党员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国家天文台党委届中工作考评会圆满结束。根据京区党委的部署,最终的考评结果将适时与基层党委领导沟通反馈,并在北京分院、京区党委年度工作会议上公布。
京区党委副书记王秀琴主持会议
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赵刚做届中工作报告
考评会议现场
2012-11-21
-
-
国家天文台庆祝王绶琯院士90华诞
今年是国家天文台院士王绶琯先生90岁华诞,又逢王先生进入中国天文60周年,10月15日下午,国家天文台在北京为王绶琯先生举办了90华诞典礼。
出席典礼的来宾还有叶叔华等十位天文界的院士,各天文单位的负责同志,以及参加“十月天文论坛:中国天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全国各地代表共250多人。
随后,中国天文学会、中科院射电天文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子学会射电天文分会,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新疆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研究所、国家授时中心,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天文单位和天文学会以及来宾个人都向王绶琯先生表达了敬意和祝福。
“王绶琯天文英才班”授牌仪式。
今年是国家天文台院士王绶琯先生90岁华诞,又逢王先生进入中国天文60周年,10月15日下午,国家天文台在北京为王绶琯先生举办了90华诞典礼。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曹效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常务副主任汲培文和副巡视员董国轩,中科院基础局局长刘鸣华,办公厅副主任赵彦,京区党委副书记肖建春,中科院院士工作局副局长王敬泽等同志出席典礼并讲话。出席典礼的来宾还有叶叔华等十位天文界的院士,各天文单位的负责同志,以及参加“十月天文论坛:中国天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全国各地代表共250多人。
王绶琯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中国现代天文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他是我国授时、射电天文学的开拓者,天文战略科学家。负责并成功地研制出多种射电天文设备,取得重要研究成果。1978年被评为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先进科技工作者,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同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历任中科院北京天文台台长、名誉台长,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现为名誉理事长。曾经担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主任,曾当选为第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九十年代与苏定强等共创“多天体光谱望远镜”(LAMOST)方案,被列为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项目。
庆典由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郑晓年主持,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赵刚致欢迎辞,感谢王先生60年来对中国天文,特别是射电天文做出的卓越贡献,王先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高瞻远瞩,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在典礼中,还进行了中国科技大学“王绶琯天文英才班”命名仪式,曹效业宣读了中科院给科大的批复,并向科大和英才班共建单位颁发命名牌匾。
随后,中国天文学会、中科院射电天文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子学会射电天文分会,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新疆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研究所、国家授时中心,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天文单位和天文学会以及来宾个人都向王绶琯先生表达了敬意和祝福。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和其他长期与王老合作的单位也都赶来向王老表达感谢和祝福。
当温馨的生日歌响起,生日蛋糕携带9根火红的蜡烛点燃,庆典达到了高潮,在烛光的映衬下,王先生显得分外精神。在典礼中间,播放了王绶琯院士接受采访的视频,回顾了他六十年科学生涯中的师德之念,谈了自己对老一辈天文学家的理解。庆典最后,王老亲自上台答谢,感谢各界领导对自己的关爱和鼓励,感谢朋友们对自己的加油和打气,并为他举办了永志不忘的聚会,希望中国天文能够在诸位的努力下“厚积薄发”,“好谋而成”,乘风破浪,胜利前进!庆典在一片祝福声中落下帷幕。
詹文龙副院长讲话
曹效业副秘书长讲话
汲培文副主任讲话
赵刚书记讲话
王绶琯院士致答谢辞
“王绶琯天文英才班”授牌仪式
王绶琯院士切蛋糕
2012-10-18
-
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发表目前连续天区中最大的分子云核样本
分子云核是分子云中致密的结构,被认为是恒星的前身。
对云核的研究可以帮助理解恒星及恒星初始质量函数的起源。
近年来,分子云中云核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
这不仅能帮助理解恒星的形成,也能帮助了解分子云的动力学性质。
有研究发现云核质量函数和恒星初始质量函数的相似性,表明恒星可能以相同的效率从云核中形成,不过这个问题仍有争议。
云核质量函数的研究需要一定数量的云核,大的云核样本可以帮助更好地确定云核质量函数。
分子云核是分子云中的探针,可以探测分子云中介质的运动。
钱磊等人发展了一个新的湍流分析方法——云核速度弥散(CVD)图,并利用此方法分析了云核的动力学性质,发现CVD和云核间投影距离的关系和分子云中的Larson定律相似,表明云核随分子云中的弥散介质运动,恒星形成的反馈作用影响有限。
金牛座分子云中发现的765个分子云核。
分子云核是分子云中致密的结构,被认为是恒星的前身。对云核的研究可以帮助理解恒星及恒星初始质量函数的起源。国家天文台钱磊博士、李菂研究员与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JPL)的Goldsmith教授合作,利用FCRAO观测的金牛座天区CO数据发现了765个云核,建立了目前连续天区中最大的分子云核样本,并对其质量函数和动力学性质进行了分析。这个工作已经被国际天文期刊ApJ接收(预印本arXiv:1206.2115)。
近年来,分子云中云核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这不仅能帮助理解恒星的形成,也能帮助了解分子云的动力学性质。有研究发现云核质量函数和恒星初始质量函数的相似性,表明恒星可能以相同的效率从云核中形成,不过这个问题仍有争议。云核质量函数的研究需要一定数量的云核,大的云核样本可以帮助更好地确定云核质量函数。
分子云核是分子云中的探针,可以探测分子云中介质的运动。钱磊等人发展了一个新的湍流分析方法——云核速度弥散(CVD)图,并利用此方法分析了云核的动力学性质,发现CVD和云核间投影距离的关系和分子云中的Larson定律相似,表明云核随分子云中的弥散介质运动,恒星形成的反馈作用影响有限。
金牛座分子云中发现的765个分子云核。背景为12CO积分强度图。椭圆圈表示云核,颜色标记了云核的速度。
2012-10-17
-
财政部教科文司考察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
应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中纪委驻中科院纪检组组长李志刚的邀请,10月12日至13日,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赵路带领教科文司全司人员考察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
座谈会上,首先由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汇报了国家天文台建设和发展定位、目标任务以及兴隆观测站相关工作的情况。
随后,赵路一行就中科院天文研究现状和发展与中科院和国家天文台有关领导进行了沟通交流。
中科院计财局局长孔力、基础局局长刘鸣华,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副台长郑晓年、副台长郝晋新等陪同考察。
应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中纪委驻中科院纪检组组长李志刚的邀请,10月12日至13日,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赵路带领教科文司全司人员考察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
座谈会上,首先由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汇报了国家天文台建设和发展定位、目标任务以及兴隆观测站相关工作的情况。随后,赵路一行就中科院天文研究现状和发展与中科院和国家天文台有关领导进行了沟通交流,座谈会后,参观了郭守敬望远镜、2.16米望远镜等主要观测设备和天文科普展厅。
赵路对国家天文台近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天文研究,特别是当今天文学前沿课题和科学研究成果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并对我国天文未来发展寄予厚望。
考察期间,詹文龙代表中科院向财政部教科文司赠送了中国古代天文仪器“浑仪”的模型。国家天文台赵永恒研究员做了关于“万物起源”的科普报告。
中科院计财局局长孔力、基础局局长刘鸣华,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副台长郑晓年、副台长郝晋新等陪同考察。
参观天文科普展厅
参观郭守敬望远镜
参观2.16米望远镜
2012-10-16
-
詹文龙一行考察国家天文台明安图观测站
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院士考察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的国家天文台明安图观测站。
目前正在明安图观测站实施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新一代厘米-分米波射电日像仪”的建设。
基础科学局局长刘鸣华、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郝晋新和项目负责人颜毅华等参加了考察活动。
詹文龙首先在正镶白旗常胜副旗长的陪同下参观了明安图科技文化中心。
该中心的明安图天文馆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正镶白旗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
由60面2米口径天线组成的高频阵也已开始现场安装。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院士考察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的国家天文台明安图观测站。目前正在明安图观测站实施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新一代厘米-分米波射电日像仪”的建设。基础科学局局长刘鸣华、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郝晋新和项目负责人颜毅华等参加了考察活动。
詹文龙首先在正镶白旗常胜副旗长的陪同下参观了明安图科技文化中心。该中心的明安图天文馆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正镶白旗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詹文龙对明安图科技文化中心与天文馆的建设水准表示了肯定,同时对结合当地需求开展有特色的院地合作表示了充分肯定和支持,一方面能够促进当地科技和经济发展,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另一方面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为项目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保障。
詹文龙随后对明安图观测站进行了考察。目前,由40面4.5米口径天线组成的新一代射电日像仪分米波阵已经建成,正在进行试观测调试;由60面2米口径天线组成的高频阵也已开始现场安装。
詹文龙听取了项目负责人颜毅华的汇报,详细了解了新一代厘米-分米波射电日像仪的硬件组成与运行情况,并询问了观测站的基建建设与未来运行保障等情况。詹文龙在讲话中对射电日像仪项目的研制进展表示满意与肯定,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一方面希望射电日像仪建成后能够成为一个开放的、在天文领域有较大影响的平台;另一方面希望今后国内太阳物理界的科研人员能够集中力量到射电日像仪上来,围绕射电日像仪的科学目标,争取获得有创新性的、有重大影响的科学产出。
考察期间,詹文龙欣然为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题写的明安图观测站站牌进行揭牌。
詹文龙一行在日像仪前合影
詹文龙一行参观明安图天文馆
詹文龙一行考察日像仪接收设备
2012-09-26
-
詹文龙一行考察国家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基地
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院士考察了国家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基地。
基础局局长刘鸣华、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郝晋新、怀柔观测基地主任邓元勇等参加了考察活动。
邓元勇首先向詹文龙一行介绍了怀柔太阳观测基地的历史、所取得的成果,以及自主研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太阳观测设备的重要性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邓元勇随后向詹文龙一行汇报了怀柔基地和我国太阳物理领域深空太阳天文台、巨型太阳望远镜等中长期发展规划。
詹院长考察怀柔多通道太阳望远镜。
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院士考察了国家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基地。基础局局长刘鸣华、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郝晋新、怀柔观测基地主任邓元勇等参加了考察活动。
邓元勇首先向詹文龙一行介绍了怀柔太阳观测基地的历史、所取得的成果,以及自主研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太阳观测设备的重要性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詹文龙详细询问了太阳多通道望远镜以及其他观测设备目前的运行状况,充分肯定了太阳磁场望远镜的工作。
邓元勇随后向詹文龙一行汇报了怀柔基地和我国太阳物理领域深空太阳天文台、巨型太阳望远镜等中长期发展规划。詹文龙强调,怀柔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观测条件的限制,但是可以在继续运行好现有设备的基础上,作为未来大型太阳观测计划的试验基地。国家天文台要联合云南天文台和紫金山天文台太阳物理研究的力量,共同发挥现有观测设备的作用,同时为未来的发展计划做好前期工作。
詹院长考察怀柔多通道太阳望远镜
2012-09-26
-
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在北京闭幕
2012年8月31日,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顺利落下帷幕。
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国科学报、香港大公报、印度时报、德国公共电台、《科学》杂志、《自然》杂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对本次大会进行了约150篇的电视或文字的报道.
中国国家领导人对国际天文界首次在北京举行的盛会非常关注和重视。
必将对国际天文学的发展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是中国第一次承办此类国际会议,又恰逢今年是中国天文学会成立90周年,这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每三年举办一次,是国际天文界最重要的学术和工作会议。
2012年8月31日,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顺利落下帷幕。来自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3000余名天文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参会人数为历届之最。据不完全统计,来自世界各地的近75名参会媒体记者,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国科学报、香港大公报、印度时报、德国公共电台、《科学》杂志、《自然》杂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对本次大会进行了约150篇的电视或文字的报道.
中国国家领导人对国际天文界首次在北京举行的盛会非常关注和重视。8月21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的开幕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提出了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五要素,包括:第一,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动力;第二,科学技术需要不懈探索和长期积累;第三,科学技术需要持续重视和加强基础研究;第四,科学技术需要打牢坚实的群众基础;第五,科学技术需要开展广泛务实的国际合作。他的讲话给了我们宝贵而深刻的启示,必将对国际天文学的发展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除了大会全体会议外,此次会议还包括了8个大型专题学术讨论会、7个小型联合研讨会、18个特别分会、以及4个大型邀请报告,内容涉及天文各分支学科及相关学科发展趋势、前沿热点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在8月29日的IAU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的“开普勒望远镜首次发现绕双星运行的行星系统”。
大会接受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三个国家为IAU会员国。批准接受1006名新IAU会员,至此IAU总会员人数达到了近11000名。
大会还通过了四个提案,包括:光学红外过滤通带的具体定义;长度天文单位的重新定义;成立国际近地天体(NEO)的预警系统;以及重构IAU各个分会,使其更加适应天文学最新发展,更加适于学校教育和科普宣传。
会议进行了换届,公布了该机构2012-2015年的新一届的IAU执行委员会。在此次会议上,也有多名中国天文学家被分别任命为IAU执行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的成员。
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是中国第一次承办此类国际会议,又恰逢今年是中国天文学会成立90周年,这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为更多的中国天文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了解国际天文学发展情况及最新进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同时,也为中国天文界提供了一个向国际同行展示自己的机会。正如刚卸任的IAU主席Robert Williams博士所说:“中国天文学在过去15-20年期间的进展显著,你们在地基设施方面已具备国际竞争力。尽管中国的太空望远镜计划仍待启动,但是,中国现在已经走上了“正确的轨道”。中国已完全有资格争取在重大项目上的国际合作,并已具备为其他国家提供相关技术的能力。”
此外,这次大会的组织工作得到了参会者的一致肯定。正如刚卸任的IAU秘书长Ian Corbett博士在闭幕式中所总结的那样,“我所看到或听到的参会者都一致称赞这次会议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组织上都非常成功”。除了会议所取得的科学成就,他说:“当我们提到北京时,都会铭记它无可挑剔的会议组织工作,会议主办方的热情好客,青年志愿者的微笑,以及壮观的国家会议中心”。
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简称IAU)成立于1919年,是国科联(ICSU)25个科学联合会成员之一,其宗旨是组织国际学术交流,推动国际协作,促进天文学的发展。该组织现有国家成员90个,个人会员11000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每三年举办一次,是国际天文界最重要的学术和工作会议,被称为天文界的奥林匹克。
更多有关会议的情况,请参考以下网址:
1. www.iau.org
2. www.astronomy2012.org
LOC成员在国家会议中心门口合影
大会闭幕会上参会者的投票表决
2012-09-04
-
习近平出席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开幕式2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罗伯特·威廉姆斯在开幕式上致辞,祝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成功召开,并对中方为本次大会所作的积极努力表示赞赏。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陈希等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上颁发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格鲁伯宇宙学奖。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每3年举办一次。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开幕式2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
习近平代表胡锦涛主席和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对本届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说,这是1935年加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来,中国首次承办联合会大会,大会的召开是国际天文学界的一件盛事,他向与会的世界天文学家和友好人士表示诚挚欢迎。
习近平指出,天文学是人类认识宇宙的科学,是推动自然科学发展和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对其他门类的自然科学和技术进步有着巨大推动作用。天文观测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不断深化着人类对宇宙奥秘的认识;天文科学的每一项重大成就,都极大丰富了人类知识宝库;天文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实现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对基础科学乃至人类文明进步带来现实的和长远的深刻影响。
习近平指出,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对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在公元前十三世纪甚至更早,中华民族的先人就建立了天文台,中国至今仍保存着世界上历时最长、最完整的天象记录。90多年前,中国现代天文学开始起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学院建成了完整的现代化天文台站运行体系,继建成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大视场光谱巡天望远镜之后,目前正在建设五百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并在空间天文和南极天文等重要前沿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习近平强调,天文学的发展,是全人类认识宇宙的智慧结晶。天文学的发展历程,给予我们不少宝贵而深刻的启示。这主要有:科学技术发展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动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与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密切相关,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持续进步和创新。科学技术发展需要不懈探索和长期积累,只有心无旁骛地潜心研究,永不停息探索脚步,在巨人的肩膀上持续不懈前进,才能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推动人类进步。科学技术发展需要持续重视和加强包括天文学在内的基础研究,以战略眼光对此进行超前部署,为科学家们的前沿探求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使他们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科学技术发展需要打牢坚实的群众基础,在全社会、全人类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和良好风尚,不断提高民众科学文化素质,激发人们创新创造的无穷动力和蓬勃活力。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开展广泛务实的国际合作,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粮食安全、人口健康等重大问题,以造福于全人类。
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不但打开国门搞建设,也打开国门开展科技交流合作。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自然科学界和工程科学界相继在中国召开了包括国际数学家大会、世界工程师大会等在内的一系列重要国际学术交流盛会。这极大开阔了中国科技界的国际视野,加深了国际科技界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促进了中国和国际科技界的相互交流、借鉴与合作,也为中国科技界对世界科技发展作出贡献创造了有利条件。他表示相信,本届大会在中国的召开,必将对增进中国天文学家与各国天文学家的友谊、促进中国与国际天文学界的交流合作、推动中国天文学及相关学科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必将激励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望的年轻人,把他们关注的目光投向灿烂星空,激发他们投身天文观察和天文学研究的浓厚兴趣,投身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创新实践。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罗伯特·威廉姆斯在开幕式上致辞,祝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成功召开,并对中方为本次大会所作的积极努力表示赞赏。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陈希等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上颁发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格鲁伯宇宙学奖。我国著名天文学家苏定强院士在开幕式上作学术报告,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崔向群院士在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式前,习近平还会见了威廉姆斯等与会佳宾。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每3年举办一次。本次会议期间,来自8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代表,将就天文学领域一系列重要议题展开交流和探讨。
8月21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8月21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这是开幕式会场。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8月21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这是出席开幕式的各界人士。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8月21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开幕式前,习近平会见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罗伯特·威廉姆斯等与会嘉宾。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8月21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开幕式前,习近平会见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罗伯特·威廉姆斯等与会嘉宾并合影。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2012-08-22
查看更多